网易十二年:Simon朱原,以感恩为底色的游戏投资人
他不是离职,他是在感谢;他没有离开游戏行业,而是在继续撑起它。

今天,一封细腻、坦诚、几千字长的离职信在游戏圈流传开来。Simon(朱原),网易全球投资和合作总裁。这封信没有遮掩,也没有过多的修饰,却比任何一次“人事变动”都更动人。
他说:“在网易游戏度过了十二年精彩绝伦的岁月之后,我依旧怀着最初的热情,为这个篇章画上句号。”
这封信的情绪,不是落幕的失意,而是回望之后的真挚感恩。Simon以一名“游戏行业人”的身份,在告别时做出了一次系统性回顾——感谢所有支持过他的领导与同事,也感谢这个行业,赋予了他兑现梦想的平台。
十二年,是一段不凡的旅程,也是一个产业人对行业最深的情书。
十二年网易,背后是一部“游戏投资方法论”的演进史
2012年10月,Simon正式加入网易。从初期参与《我的世界》引入中国,到与漫威、哈利波特达成IP战略合作,他几乎亲历了网易从国内头部走向国际化战略升级的全过程。
2016年,在网易高层支持下,他首次提出“设立投资部门”,并于2017年1月正式创立网易游戏投资部,成为国内少数拥有系统性投资战略的游戏公司之一。
他主导或推动的代表项目包括:
陈星汉 & thatgamecompany:《光·遇》成为全球情感社交游戏代表,DAU破千万;
Quantic Dream:推动星战宇宙正史游戏《Star Wars: Eclipse》的立项;
Second Dinner:协助Ben Brode推出《漫威对决》,他本人游戏内等级达15000级;
Rebel Wolves:邀请《巫师3》总监打造新一代RPG《血源觉醒者》;
Bungie、Niantic、Behaviour Interactive:参与全球多家头部开发商的战略布局。
在这背后,是一个坚定理念的贯彻:
“我投的是愿景,而不是风口。”
这份投资哲学,给网易带来的不仅是项目的商业成功,更奠定了其在全球游戏行业中作为“创作者守护者”的地位。

“感谢网易,是它让我敢于相信创作者的力量”
朱原Simon在信中花了大量篇幅,表达对网易及其核心领导层的感恩之情。
他感谢丁磊的包容与远见:“在网易,错过创新才是最大风险”;感谢王怡总裁的引导:“他在我首战失利时没有否定,而是让我转向投资”;感谢庞大智副总裁:“他是我职业旅程中最可靠的战友”;感谢丁迎峰总裁:“他把网易变成了一个真正能孵化人的系统。”
这些名字不仅构成了网易的管理班底,也共同构建了Simon得以落地理想的生态土壤。
没有平台的理解与授权,就不会有如此密集的投资节奏,也不会有《光·遇》《漫威对决》《Star Wars: Eclipse》这样的内容落地。
网易的赋能,是Simon十二年能够持续相信“创作者比KPI重要”的根本原因。
“网易不是资本狂奔的公司,而是尊重内容与人的公司。”——Simon·朱原

感恩的,不止是人,还有那些差点错过的“奇迹”
除了团队,Simon也对“项目本身”充满敬意。他回忆《光·遇》早期冷启动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,“但我愿意相信陈星汉,因为他懂游戏是情绪语言。”
他回忆Quantic Dream那次立项会,“我们只聊了一个下午,就敲定了这可能是星战史上第一款带有哲学命题的互动叙事游戏。”
他说,“每一个被低估的开发者,都值得一次理解、一次帮助、一次再试的机会。”
这不是对抗市场的逆行者心态,而是对“慢热型创意”的长情陪伴。
十二年里,他投资的不仅是游戏项目,更是一次次用心血温养的创作苗圃。
他感恩那些“差点夭折却开花”的项目,也感恩自己在关键时刻仍保有“坚持到底”的勇气。
写在最后:十二年的感谢,也是新的起点
Simon在信的末尾写道:
“游戏从不属于一个人,它属于愿意不断冒险、不断进化的一群人。”
这不是他对网易的道别,而是他对行业的一次深情再出发。
他不再是网易游戏的投资负责人,但他仍会是开发者的同行者,是行业里的陪跑人。
十二年里,他感恩每一次机会、每一次容错、每一次等待;未来,他仍会把这些感恩,继续转化为“让创意被看见”的实际支持。
Simon朱原,一位从网易出发的游戏投资人,他的下一站,值得整个行业继续关注。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ma.itkjhd.cn/6640.html
